我們的身體缺的不是藥,而是營養,是天然的營養保障健康。
每一分、每一秒,細胞都在消耗營養素。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補充營養細胞,可能就會因為缺乏某些營養素而影響到它的修復和新陳代謝的時間長了,可能會導致這些細胞結構受損,功能下降。一旦更嚴重,當細胞的修復系統變得失去功能時,最終將導致組織功能的下降,以及腫瘤發生率的增加。
為什麼說藥物不能代替營養來修復細胞呢?
營養是細胞的組成部分,修復細胞,就是要為細胞補充,缺乏的東西,但藥物不一樣,它不是細胞的組成成分,有些藥物能對細胞的修復有幫助,那也是因為它作為抗原,可以激活細胞,讓消極怠工的細胞更精神,更活躍,但它只相當於打了一針興奮劑,對細胞本身沒有實質的修復作用。對於細胞的修復和新陳代謝來講,最根本的辦法還是補充均衡的營養。
為什麼藥物和營養化合制品代替不了天然的營養?
如果說生病是一場火災,那麼藥物就是滅火器,可以幫你控制危急的狀況,但是災後重建工作,我們是需要靠營養進行的。
因為藥物不能修復受損的細胞,【營養】才可以,所以藥物是不可能替代營養的。
我們可以這樣說,萬一發生在家的是小火災,即便不用滅火器,它自己也有可能熄滅,但是,火滅了以後,你不可能對火場不管不顧。因為那個是你的家,要是不想毀了它或者整天看著難受,肯定要進行災後重建,這換句話說,輕一點的疾病,你可以不用藥,但不能不顧營養,但也不能每天每周每月每年不給維護!而重一些的疾病,你需要用藥,更需要讓營養跟上,沒有醫生叫你生病時才吃蘋果吧!
除了我們治療疾病的藥物外,還有一類特殊的藥物,我們叫它“保健品“。嚴格來說,它不算是藥物,但是它也肯定不能算食物,我們這裡姑且稱之為營養藥物吧。即便是營養藥物,也不能代替營養的食物。
可以,如今有不少人還真是有讓藥物取代食物的傾向,尤其是大城市的女白領,她們當中的一部分簡直是把營養藥物當糖果吃。營養吸收要適度和有原則,就是說吃任何食物都懂得適可而止。肉、奶、蛋營養豐富,可你要是天天吃,結果營養過剩,身體也受不了。
你聽說肥肉不好,脂肪含量高、不健康,於是從此一口也不吃,這也是不對。該少吃,但少吃不等於不吃,動物性脂肪也是有我們身體所需的營養素。據適度原則,該多吃的多吃,該少吃的少吃,但都不能走極端。
藥食同源,發現食物中的神奇藥效“藥食同源”是中國傳統文化里的一個概念,和西藥不一樣,中藥和食物都是來自大自然的。中醫認為,藥物與食物的來源是相同的,很多食物本身就是藥物,同樣能夠防治疾病。
最初神農嘗試百草的時候,不是為了區分食物和藥物,他只管有毒沒毒,沒有毒的就可以吃,有毒的不能吃,如此而已。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發現食物中的神奇功能,並且在日常生活習慣中,把它們合理搭配,然後根據自己的體質,進行最好的選擇。通過食物調理身體,從而讓體魄更強壯,這是一種非常安全且有效的養生方法,值得每一個愛惜生命的人行動起來。